7月24日,据央行最新数据显示,2025年二季度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达53.33万亿元,同比增长0.4%。
这是该数据一年半来首次实现正增长,相较2024年末显著回升0.6个百分点。
房地产贷款结束萎缩 首现正增长信号
据公开数据显示,我国仅上半年新增贷款就达4166亿元,业界认为市场信心筑底回升趋势初显。
其中房地产开发贷企稳态势明显,13.81万亿余额实现0.3%正增长,上半年新增近3000亿元;与此同时,个人住房贷款37.74万亿规模虽同比微降0.1%,但降幅较去年末收窄1.2个百分点,新增510亿元显示刚需正重回市场。
分析人士认为,二季度房地产贷款0.4%的同比增长虽然微弱,却是房地产融资寒冬中出现的首个温暖信号。当开发贷与个人住房贷款同步改善,市场底部的砖石正悄然垒起。
城中村改造央企主力军 责任担当明确
正值房地产融资环境回暖之际,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对央企发出动员令——深度参与城中村、危旧房改造,盘活城市存量资源成为关键任务。
会议强调需"主动融入城市发展创新生态",通过科技与业态创新锻造城市新质生产力。
尤其值得注意的是,国资委明确提出"结合地方禀赋用好支持政策"的策略路径,要求央企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工具箱,探索存量土地、物业资源盘活新路径,推动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建设。
政策与市场共振 城市更新格局重构
当房地产贷款出现0.4%的增长拐点,政策端同步发力打开万亿级城市更新空间。
央行数据印证市场底部修复之际,央企以主力军姿态入场危旧房改造领域,双轮驱动格局正在形成。
这将进一步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复苏,为刚需与改善型住房需求创造良性循环空间。
当37.74万亿房贷与13.81万亿开发贷在资金端构筑防波堤,央企作为实体端抓手深度介入城中村改造,两大引擎推动城市从"增量扩张"迈入"有机更新"的新发展阶段。
显然,这场自上而下的城市进化,正在政策与市场的和弦中奏响序曲。